• 文明實踐
  • 文明創(chuàng)建
  • 文明培育
文明城市 文明村鎮(zhèn) 文明單位 文明校園 文明家庭
道德模范 身邊好人 新時代好少年 江西好人館 百場輔導進百校
 

您當前的位置 : 江西文明網(wǎng)媒體融合技術平臺  >  文明博客  >  文學藝術

《黃鶴樓》首句文本演化新論

2025/03/25 09:59   作者:謝安松  編輯:鄧望   來源:光明日報

  崔顥《黃鶴樓》為唐代七律名篇。此詩首句“昔人已乘黃鶴去”到底是“白云”還是“黃鶴”一直存在爭議。當今學術界基本一致認可最早版本為“昔人已乘白云去”,然而對于首次更改“白云”為“黃鶴”的時間爭議較大。以下則梳理各家說法,結合文獻版本,對《黃鶴樓》首句異文演變情況進行還原,同時考察其背后的原因。

  “白云”與“黃鶴”異文的各家說法

  目前學界關于《黃鶴樓》首句更改“白云”為“黃鶴”的時間沒有達成一致,綜合來看主要有三種說法。

  認為“昔人已乘黃鶴去”為宋人所改者,以陳增杰、羅漫、張明華等為代表。陳先生率先指出王安石《唐百家詩選》作“黃鶴”。后來張先生也認為改“黃鶴”者為《唐百家詩選》,并推斷改詩者可能為王安石。羅先生則明確指出首改“黃鶴”者為王安石,并分析了他改詩的可能性。

  “金元人更改說”出自施蟄存、黃永武等人。施先生依據(jù)是《唐詩鼓吹》中出現(xiàn)的“黃鶴”版本。他在《唐詩百話》中通過對不同時代文獻記載的考察,認為改“白云”為“黃鶴”在金、元之間。黃永武先生亦支持施先生之說。他認為元代出現(xiàn)許多仙人乘黃鶴的說法,“黃鶴”異文由此產(chǎn)生。

  “明萬歷時期更改說”目前在學界占據(jù)主流,劉學鍇、莫礪鋒、方勝諸先生皆持此說。他們所據(jù)是明代萬歷后的實例,以及明人改書的風氣。劉先生認為“黃鶴”首改于明萬歷四十三年刊本《唐詩解》,莫先生認同劉先生的觀點。方先生也認為明萬歷以后“黃鶴”首次出現(xiàn),其舉證更充分。

  首改“白云”為“黃鶴”的時間

  以上諸家說法不一,且論證皆不夠充分;蛄⒄摳袉栴},或掌握資料不全面。以下則對諸家說法進行辨析,同時提出新的觀點。

  首先,看“宋人更改說”。此論的依據(jù)是王安石《唐百家詩選》中清代版本作“昔人已乘黃鶴去”。陳增杰、張明華、羅漫諸先生皆主此說。而方勝先生已經(jīng)指出《唐百家詩選》宋刻本作“白云”。從版本角度看,宋刻顯然更符合實際。后人編輯詩選完全可能更改原文,因此不能以清代刊刻、抄錄的宋代書籍來證明宋刻的原貌。

  其次,看“金元人更改說”。施蟄存先生的立論同樣犯了不顧版本差異的錯誤。他的依據(jù)是元代《唐詩鼓吹》開始改為“黃鶴”。方勝先生考證了《唐詩鼓吹》不同版本的情況。他指出元至大元年(1308)刊本《唐詩鼓吹》作“白云”。清順治刊本“白云”為正文,以“黃鶴”為異文。康熙刊本“黃鶴”為正文,“白云”為異文。其實明初刊沖和堂本《唐詩鼓吹》亦作“白云”。施蟄存先生立論不攻自破。

  再者,看“明萬歷時期更改說”。這種說法是以明刻文獻為基礎,具有一定的說服力。然而持此說的學者所掌握的文獻尚不充分。更早的文獻如嘉靖元年(1522)刻本《嘉靖湖廣圖經(jīng)志書》作“黃鶴”。

  最后,“元人更改說”考實。綜合來看,宋代、明萬歷時期說法皆不可靠。黃永武先生的說法雖然接近事實,但論據(jù)有誤。實際上,元代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更改為“黃鶴”的詩學啟蒙讀物。今查作“黃鶴”最早刻本為元代毛直方編《新編增廣事聯(lián)詩學大成》。其學生林楨又加以重編,改名《聯(lián)新事備詩學大成》。此二書有多個元代刊本,筆者所見有四個。第一是元至順三年(1332)建安廣勤書堂重刊本毛直方編《新編增廣事聯(lián)詩學大成》,卷八收《黃鶴樓》詩,作“昔人已乘黃鶴去”。此書編成于皇慶元年(1312)。第二是元至正九年(1349)建寧劉衡甫刊本林楨編《聯(lián)新事備詩學大成》、卷九作“黃鶴”。第三是元至正十四年鄞江書院重刊《新編增廣事聯(lián)詩學大成》、卷八亦作“黃鶴”。第四是至正十五年翠巖精舍新刊《聯(lián)新事備詩學大成》、卷九亦作“黃鶴”。

  元初成書的黃堅編《魁本大字諸儒箋解古文真寶》亦作“黃鶴”。此書林楨重編本刊于至正二十六年。紹興圖書館有元刊殘本,然缺前五卷。日本南北朝(1336—1392)覆元刊本卷四收《登黃鶴樓》即作“黃鶴”。

  吳師道的說法可佐證元至正四年前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了“白云”與“黃鶴”之爭!秴嵌Y部詩話》稱:“崔顥《黃鶴樓》詩,題下自注云:‘黃鶴,乃人名也。’其詩……云乘白云,則非乘鶴矣。”吳師道所針對的是當時出現(xiàn)的“昔人已乘黃鶴去”的說法,極有可能是《詩學大成》!秴嵌Y部詩話》作于天歷二年(1329)到至正四年(1344)吳師道去世之前、文中有“天歷己巳,予過江西”的記載。

  蒙學讀物與“黃鶴”說的經(jīng)典化過程

  “黃鶴”說從元代的產(chǎn)生,到明中后期的流行,再到清中期的占據(jù)主流地位,經(jīng)歷了漫長的過程。從初改為“黃鶴”到逐步經(jīng)典化,蒙學讀物占據(jù)重要作用。

  首先是元明蒙學讀物的影響。“黃鶴”說的出現(xiàn)與流行,與《詩學大成》《古文大全》等詩學啟蒙讀物密切相關!缎戮幵鰪V事聯(lián)詩學大成》《聯(lián)新事備詩學大成》性質為類書,是元明時期重要的詩學啟蒙讀物,方便士人學詩。前書編成三年后即為首次科舉考試。二書作為書院教材,從元代后期到明前中期多次刊刻,且都改作“黃鶴”,影響深遠。

  《古文真寶》《古文大全》這類詩文選本對士人影響也大。此二書也流行于元明時期,為士人啟蒙讀物。明人戚繼光即說:“《古文大全》,今之士子自蒙時多讀之,不知所編者何意?”《古文大全》的源頭為元初黃堅編《魁本大字諸儒箋解古文真寶》。明景泰初年宋伯貞、劉剡加以注釋,改名《詳說古文真寶大全》。萬歷十一年,明神宗甚至加以批注并刊刻,影響深遠。萬歷時書肆所刊張瑞圖、徐心魯、葉向高等注釋本《古文大全》皆改編自《古文真寶》,皆作“黃鶴”。

  明人駱問禮(1527—1608)《村社訛字》稱:“‘昔人已乘黃鶴去,此地空遺黃鶴樓’,余幼讀《古文大全》如此。今諸集皆作‘已乘白云去’。”《黃鶴樓詩》又說:“獨《古文大全》收之,而首句作‘昔人已乘黃鶴去’,似于文義為順。”他幼時在嘉靖前期,可見《古文大全》此時已經(jīng)流行。

  其次是讀者接受與名家闡釋。因為《詩學大成》《古文大全》等啟蒙讀物的影響,中晚明士人已經(jīng)漸漸以“昔人已乘黃鶴去”為正,同時加以闡釋。

  方弘靜(1516—1611)認同“黃鶴”之說,稱贊“三黃鶴”之句法。他在《千一錄》中說:“《黃鶴樓》詩三‘黃鶴’字,《鸚鵡洲》詩三‘鸚鵡’字。太白仙才而取善之,公可則也……崔詩刻本多作‘乘白云去’,非。”魏際瑞(1620—1677)《黃鶴樓詩》也以“黃鶴”為正。

  駱問禮與方弘靜早于金圣嘆,但知名度有限,影響甚微。真正使得“黃鶴”說占據(jù)主流的還得到金圣嘆。清順治十七年(1660)前后,他在《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》中力挺“黃鶴”說。他說:“此詩正以浩浩大筆,連寫三‘黃鶴’字為奇耳。”清初支持“黃鶴”說者多受到金圣嘆的影響,如朱三錫、趙臣瑗。隨后,趙執(zhí)信亦認同“黃鶴”之說。

  最后是官方的認可與推行。金圣嘆、趙執(zhí)信的影響雖然較大,但真正起到主導推動作用的是沈德潛與紀昀。他們吸收了金圣嘆、趙執(zhí)信等人的觀點,同時代表官方編選《唐詩別裁集》和《四庫全書》,影響了后來的士人。紀昀《〈瀛奎律髓〉刊誤》中說:“改首句‘黃鶴’為‘白云’,則三句‘黃鶴’無根,飴山老人批《唐詩鼓吹》論之詳矣。”“飴山老人”即趙執(zhí)信。后來作為啟蒙讀物的《唐詩三百首》中,也改為“昔人已乘黃鶴去”。乾隆以后,“黃鶴”的版本基本成為主流。

  總而言之,《黃鶴樓》詩首句原版當以“白云”為是。首次更改“黃鶴”是元代毛直方《新編增廣事聯(lián)詩學大成》。元明清《詩學大成》《古文大全》《唐詩三百首》等啟蒙讀物影響了詩歌的原文更改與定型。“黃鶴”改版通過讀者的接受、名家的闡釋、官方的推行,最終在清乾隆時期占據(jù)主流。此詩的文本演變反映了蒙學讀物對于唐詩異文的生產(chǎn)與文本定型的重要作用。這對于中小學語文詩詞異文的教學有著參考意義。

 。ㄗ髡撸褐x安松,系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講師)

更多相關新聞及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"文明江西(wenmjx)"和官方APP"文明江西"。

關于我們 | 網(wǎng)站導航 | 意見建議 | 贛公網(wǎng)安備 36010802000294號
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、江西省文明辦 主管 | 江西日報社 主辦 | 舉報電話:0791-86847779
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證號:1409348 贛ICP備08100009號-1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:36120170003 贛網(wǎng)文[2021]1463-016號
出版許可:新出網(wǎng)證(贛)字07號 經(jīng)營許可證編號:B2-20070031 國新網(wǎng)許可證編號:3612008001
新聞投稿:news@jxwmw.cn 文明創(chuàng)建投稿:jx-wmb@163.com
  • 客戶端
  • 官方微博
  • 官方微信